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青州1314婚庆车队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青州1314婚庆车队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沧州在古代叫什么名字?
夏商时期,沧州为兖州地,周为幽州地。春秋时期为燕、齐二国地。
战国时期地属燕、齐、赵三国。秦时分属巨鹿、济北两郡。
西汉高帝五年置渤海郡、浮阳县,郡治浮阳。
北魏熙平二年,分瀛、冀二州之地,置沧州,治饶安。
北周大象二年置长芦县(今沧州市)。
隋文帝开皇六年(586年),改沧州为棣州,大业二年(606年)将棣州复改沧州,大业三年(607年)改沧州为渤海郡。
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渤海郡为沧州,武德六年(623年)徙州治胡苏(今东光境),贞观元年(627年)移州治于清池。
天宝元年(742年),改沧州为景城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改为沧州。北宋时,沧州属河北东路河间府,以清池为治所。后,沧州为金朝辖地。元代,沧州属河间路,治清池。延佑元年(1314年),徙州治于长芦(今沧州市驻地)。元至正十八年(1358年),又移州治于清池。
明代,沧州属河间府,洪武二年(1369年),徙州治于长芦。
清雍正七年(1729年),沧州升为直隶州,属直隶省管辖。雍正九年(1731年),沧州降为散州,属天津府。民国二年(1913年),沧州改为沧县,属直隶省渤海道。
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。沧州部分地区在上古时期属幽州和兖州,西周时属青州,春秋、战国时代为燕、齐、晋、赵等国地,秦朝时属巨鹿郡和洛北郡,汉代属冀州和幽州,三国时属魏国,南北朝时属北魏的瀛州和冀州,公元517年(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)设立沧州,辖浮阳、乐陵和安德等三郡,隋初废浮阳郡,后分属河间郡、渤海郡和平原郡,公元627年(唐朝贞观元年)属河北道,宋代属河北东路河间府,元代属中书省河间路,明代属北直隶省河间府,清代属直隶省河间府,部分县属天津府,中华民国初属直隶省渤海道、津海道,1928年废道府制,改属河北省。
抗日战争时期,属***晋察冀边区冀中、津南行署和山东渤海区行署辖。
历史上同样是游牧民族征服中原王朝,为什么元朝没有剃发易服?
诚邀,如题。中华历史,漫漫五千年矣,曾经存在于中国土地上的***数量数不胜数,然而大一统王朝一共只有13个,其中元朝和清朝颇为特别,因为它们都是北狄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,不过由于执行的政策不同,元朝不过百年而亡,而大清,却撑了将近三百年。那么问题来了,同样是游牧民族征服中原王朝,为什么元朝没有向清朝一样剃发易服呢?
其实顺便说一句,在满清入关之后,满人严格意义上来说就不是游牧民族了,试问哪个游牧民族是住在宫殿里吃米饭的呢?不过元朝的确没有逼着百姓去剃头,小编以为原因可以这样理解
其一,元朝比清朝愈加粗野
元朝的蒙古贵族基本上把国家完全就回到了奴隶制社会,把***当成他的奴隶。都不把你当成人看了,还需要你替发衣服吗?而清朝呢至少会把***当人,只想同化你,然后让自己方便控制。
其二,现实原因
元朝前面有辽金数百年的控制根基,北方多的是辽金控制下的***和其他民族,异族控制已成惯例,清朝需要剃发易服表明归属,加强向心力,而且元朝也推行了自己的服饰改制,不过强制力不高
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,如有出入还请斧正
蒙元没有实行“剃发易服”的民族压迫,关键就在于开国皇帝忽必烈的身上。
忽必烈在成为蒙古帝国的汗王前,是蒙哥汗亲授的总理漠南汉地军政的一把手。他在治理汉地期间,得到了一大批汉族文人的相助,深受汉文化的影响。
不仅如此,忽必烈在蒙哥汗的要求下,不仅出兵灭了大理国,还担任了蒙古伐宋的东路军总指挥,这一切都少不了***的参与。
公元1259年,蒙古帝国汗王蒙哥死在四川***下,继任者是阿里不哥,这就引起了忽必烈的不满。
因为阿里不哥能坐上蒙古帝国的汗位,得益于铁木真制定的汗位继承制,而不是他本身的功劳。
所以,忽必烈心里是看不起阿里不哥的,择决之后,忽必烈于公元1260年在蒙古部分诸王和汉族豪强、儒士的拥戴和支持下,在开平即汗位,建元中统,并依靠其治下的汉地人力、物力打败了阿里不哥,成为了蒙古汗王。
可以这么说,如果不是有汉地的基础保障,这场蒙古帝国内部的利益、权势再分配,忽必烈不一定能胜利,因为他违背了成吉思汗铁木真的遗愿。
事实上,支持忽必烈的蒙古贵族毕竟是少数,而且大都是被册封在汉地的贵族。而真正坐镇蒙古草原的传统贵族,几乎都是支持阿里不哥的,他们是蒙古传统的维护者。
正因为如此,让忽必烈看到了汉文化的强大,而汉地的财富也让他有足够的信心可以收服草原那些顽固分子的心,所以他要相对性地讨好***,维护自己的统治。
基于这些理由,忽必烈为了让汉族安心,所以没有过分地***取民族压迫政策,比如剃发易服。
同时为了照顾汉族百姓的情绪,忽必烈接受了儒士的提议,于1271年取《易经》中的“大哉乾元”之义,改国号为大元,以大都为国都,正式以正统王朝的身份统治华夏。
当然,忽必烈尽管没有***取过激的行为,但毕竟还是有局限性的,他拒绝科举取士,也使得很多文人儒士归隐山林,不愿意为元朝效力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青州1314婚庆车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青州1314婚庆车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